医疗美容行业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2022.11.18
作者: 中银律师事务所 高婷婷
一、专业资质
在现在的医美市场中,存在着有些在美妆工作室、休闲按摩场所、甚至家庭住址等场所就能提供医疗美容服务的情况,这对从业者来讲涉嫌违法经营,对消费者来讲,则存在极大的生命健康威胁。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它是一种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修复与再塑,必须要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修正)》的规定,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因此,是否具有完备的资质对于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尤为重要。消费者在确定接受服务前,一定要查验医美机构是否具备《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主诊、主刀医生是否已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并具备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而护理人员也应具有护士资格以及医疗美容护理专业资格。此外,在具备上述各项资质的前提下,还要将所其经营的医疗美容项目进行登记备案,均需列明在许可证上的“诊疗科目”里。尤其要注意需要麻醉的手术,必须要有经批准的麻醉科。医美整形机构超经营范围、备案科目对消费者进行整形手术同样属于违规经营行为。
二、广告宣传
医疗美容的各种宣传广告、软文营销几乎无孔不入。今年,查处医疗美容领域虚假宣传行为已被市场监管总局列入2022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重点,为医美机构划定了严格的“法律红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将“制造‘容貌焦虑’”“对未经药品管理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作广告”“宣传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诊疗科目和服务项目”等九种情形列为打击重点。此外,医美整形机构发布广告需经相关部门备案审批并获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广告主体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或者未按《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发布医疗广告的,为违规宣传行为。而针对经查实构成欺诈或虚假虚传的,作为就诊者此时也是消费者,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三倍赔偿。
三、书面文件签署
虽然医疗美容纠纷在走到法律赔偿这一步时大部分是以侵权为案由,但是作为一项专业的服务法律关系,合同同样重要,缺少“白纸黑字”的书面合同往往就会导致事实不清、责任模糊。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合同条款的完善和相关证据材料的留存,合同中至少需明确具体的服务标准或服务效果,至少要保留相应的就诊记录、告知书等病历资料。一旦发生纠纷,双方的书面约定等材料对证明自己与医美机构存在的服务合同关系,以及医美机构是否达到其承诺的服务效果等事实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对具体的服务标准或者服务效果进行约定,缺少相应的就诊记录、告知书等病历资料,则一旦发生纠纷,就诊者可能会难以证明自己与医美机构存在服务合同关系,更难以对医美机构没有达到其承诺的服务效果等损害事实进行充分举证。
四、纠纷维权
如前面所提及,从法律关系上,医疗机构与就诊者同时也是经营者和消费者,自然可以成立服务合同关系,适用民法典合同编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而另一方面,如果在实施诊疗的过程中造成就诊者人身损害的情形,则适用的是《民法典》侵权编,尤其是“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规定,更有甚者,可能会构成刑事犯罪。 那么当合同和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就要根据个案的具体事实、损害后果和其所掌握的证据来进行专业评估。就具体赔偿项目而言,以侵权为例,民法典第1179条中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并且,侵权编第1183条还规定了若侵权行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受害人还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在举证责任的要求方面,侵权责任以过错责任为原则,消费者需要对侵权四要件(即违法行为、主观过错、因果关系、损害结果)进行证明。为减轻消费者证明责任,《民法典》侵权编第1222条规定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若出现以下情形的,则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无须消费者再对此进行证明:1、医疗结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3、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综上,消费者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留书面服务合同、医疗美容机构的宣传资料、各项告知书、就诊记录、消费交易凭证以及相关的沟通记录。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推荐文章
相关律师
高婷婷
gaotingting@zhongyinlawyer.com
-合伙人